2023年早季水稻主要病蟲發生趨勢初步分析
根據近期全省各監測點的冬后蟲源基數調查,結合水稻布局、氣候及歷史資料等綜合分析研判,預計2023年我省早季水稻主要病蟲害總體將呈中等局部偏重發生態勢,其中:三化螟為輕發生,二化螟中等局部偏重發生,福州以南沿海、閩西局部稻區偏輕發生,稻飛虱、稻縱卷葉螟呈中等局部偏重發生,紋枯病為中等發生,葉瘟偏輕發生,部分感病品種的稻瘟病、中稻南方黑條矮縮病潛在流行的風險。主要預測依據如下:
1.病蟲基數
據全省各地冬后病蟲源調查,感稻瘟病品種占比58.7%,主栽品種均不同程度的帶菌,其中稻瘟病菌平均帶菌率為2.4%,較去年高1個百分點;各類型田紋枯病菌核量平均每畝5.8萬粒,比去年減20.5%;二化螟冬后畝殘蟲量平均5556頭,比去年增16%,平均死亡率9.8%,較去年高2.9個百分點,三化螟冬后畝殘蟲量平均為13頭,較去年減少52.7%,平均死亡率6.5%,較去年高3.9個百分點。稻飛虱在閩南個別落地苗上查到越冬蟲源,白背飛虱17頭/畝、褐飛虱3頭/畝,稻縱卷葉螟冬后蟲源2頭/畝,為近年來最高。4月份全省單燈日平均誘蟲量1.2頭,是去年同期3.8倍,4月觀測區田間平均百叢蟲量3.8頭,較去年同期少61%。“兩遷”害蟲異地蟲源較為復雜,早季有效蟲源主要來自東南亞半島的境外蟲源地的蟲情和5、6月西南氣流強弱。
2.氣候條件
據省氣候中心預報,預計4~6月平均氣溫19.0~25.0℃,全省偏高0.1~1.0℃;4~6月總降水量內陸縣(市)570~1050毫米,沿海縣(市)450~780毫米;西北內陸和南部沿海偏多1~2成,其余大部偏少1~2成。大部分地區氣候條件有利于螟蟲發生為害,西北內陸和南部沿海地區相對不利于螟蟲發生,而且春季強對流天氣開始活躍,短期降水增強,這種氣候條件有利于中北部稻區稻瘟病和紋枯病的發生流行及“兩遷”害蟲的遷入為害。
3.耕作制度
近年來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,冬春種蔬菜面積逐年擴大,螟蟲的有效蟲源減少;我省稻作類型、種植品種復雜多樣,生育期參差不齊,橋梁田多,為水稻螟蟲、稻縱卷葉螟、稻飛虱等重大害蟲的輾轉為害和繁殖提供有利的生境。由于早稻播種面積逐年減少,各地主栽品種多為優質稻系列,感稻瘟病品種占比達58.7%,有利稻瘟病等病害發生流行。
當前正進入稻飛虱遷入窗口期,一化二化螟盛發期,各地農業植保部門務必要加強水稻“兩遷”害蟲、螟蟲、稻瘟病、紋枯病等一、二類病蟲監測預警,在關鍵節點,組織農技人員加強大田面上巡查,組織植保專家分析會商,科學研判發生發展動態,提前發布病蟲預警信息,為防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。
——轉自福建省農業農村廳